隨著市場的不斷下挫,開放式基金面對著強大的贖回壓力,其中是股票型和積極配置型基金尤為突出。但今年以來由于股票倉位偏高導致跌幅最慘烈的指數基金并沒減低投資者的購買熱情。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前三個季度均出現凈申購,且有不斷增加的趨勢。其中原因可能是其一,投資者認為目前市場下跌空間有限,且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品種更能捕捉市場的反彈或者反轉,采取逐步買入的策略;其二,進行定投的投資者不斷增多,而指數基金是比較理想的投資標的。
無論投資者以什么原因購買指數基金,投資前有必要了解指數化基金的一些特征。
首先,投資者要認清指數基金的主要形式,雖然指數基金均有被動跟蹤指數的相同特征,但也可分為增強型和非增強型兩種。所謂的增強型是指除了將大部分資產按照跟蹤指數權重配置之外,也會增持成份股以外的個股,或者參與一級市場新股申購。而非增強型主要是采用完全復制法,即組合完全持有指數成分股,這類基金以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為主。
其次,要注意基金跟蹤的指數,了解基準指數的結構,即行業(yè)和個股的配置比例,以及成分股的風格。目前指數基金所跟蹤的指數各有不同,而指數之間具備不同的風格會使跟蹤的基金形成不一樣的收益和風險特征。其一,成分股風格不同。其二,在行業(yè)和個股在指數中的比例各異。
另外,由于指數基金并沒有受個股投資比例上限10%的制約,某些個股在部分指數中的比重過高,令其表現對指數的影響明顯。
上述指數間結構差異是導致指數化基金在不同時期收益分化的原因。
如果投資者投資指數基金是看好中國股市長期表現,那么跟蹤如滬深300、MSCI中國A股等指數的基金會更加合適。原因是這類指數涵蓋了包括上海和深圳兩地的股票,更好反映中國股市整體情況,且覆蓋的行業(yè)相對比較分散,個股集中度也相對適中,受個別行業(yè)或個股影響相對較小。當然,如果投資者看好部分行業(yè)將來的表現,也不妨考慮在某些行業(yè)或個股集中度相對高的指數基金。另外,風格特別的指數基金也可以成為投資組合的補充。例如,投資者已持有的一定比例的大盤股票或者大盤股票型基金,希望補充在中小盤股票的投資,投資者也可以購買如中小企業(yè)板ETF、融通深證100和易方達深證100ETF等跟蹤中小盤指數的基金。若投資者純粹希望博弈市場,或者因為某個行業(yè)或某種風格的股票反彈而作短期操作,所冒的風險會較大。
再次,不要從名字中判斷是否指數基金,要從招募說明書中找答案。投資者可能都意識到從基金的名字可以判斷哪些是指數基金,因為它們的名字通常都會有一個數字,甚至名字中已經包含了跟蹤指數的名稱。但這并不是必然的。如博時裕富基金聽來并不像指數基金,但它是一只跟蹤滬深300指數的指數基金。
最后,留意基金費用成本。通常地,指數基金的費用比主動管理型基金要低。由于增強型指數基金需要一定對個股的研究投入,因此費用上會比非增強型略高。例如融通巨潮100、易方達50、萬家180、融通深證100、華安MSCI中國A股等增強型基金的管理費率均超過1%,而像上證180ETF、上證50ETF、友邦華泰上證紅利ETF、易方達深證100ETF等非增強型的指數基金費用低至0.5%。如果在采用相同投資策略和標的指數基金中挑選,費用低的應當是首選。
總的來說,投資者在選擇指數基金時,需要了解指數基金的類型;所跟蹤指數的結構,如行業(yè)、個股集中度和風格的偏向。不要簡單地從名字判斷指數基金,要從其實際的投資目標和組合中查看。另外,在投資標的和策略基本相同的基金中盡量選擇費用較低的。投資者也必須同時結合自身的投資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組合實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