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匯市場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外匯市場是指所有進行外匯交易的場所。由于不同國家貨幣制度不同,一個國家的商人,從另一個國家購進商品,支付本國貨幣一般是不被接受的,這個商人必須支付賣出商品者國家所能接受的貨幣。因此,為了進行貿(mào)易結算,這個商人須到市場上進行不同貨幣之間的交換,這種買賣不同國家貨幣的場所,就是廣義的外匯市場。狹義的外匯市場指外匯銀行之間進行外匯交易的場所。外匯銀行買賣外匯,要產(chǎn)生差額,形成外匯頭寸的盈缺。由于市場上匯率千變?nèi)f化,銀行外匯頭寸的多缺都會帶來損失,因此外匯銀行要對多余的頭寸進行拋出,或對短缺的頭寸進行補進。各外匯銀行都進行頭寸的拋補,就形成了銀行間的外匯交易市場。
外匯市場作用在于:1.調劑外匯資金的余缺。2.提供避免外匯風險的手段。有些公司或銀行,因有遠期外匯的收支活動,為了避免由于遠期匯率變動而蒙受損失,可通過外匯市場進行遠期外匯買賣,從而避免外匯風險。3.便于中央銀行進行穩(wěn)定匯率的操作。由于國際短期資金的大量流動會沖擊外匯市場,造成流入國或流出國的貨幣匯價暴漲或暴跌,需由中央銀行進行干預,中央銀行通過在外匯市場上大量拋出或買進匯價過分漲跌的貨幣,使匯價趨于穩(wěn)定。
2、國際外匯市場之沿革 回顧國際外匯市場的發(fā)展歷史,國際外匯市場主要經(jīng)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18世紀前,以貴金屬做為兩國交換貨幣之評價基準;
(2)金本位制度(The Gold Standard),是人類歷史上最有系統(tǒng)的國際支付制度(International Payment System);
(3)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則演變成為以國際貨幣基金為中心之金匯兌本位制度(Gold Exhange Standard)----布雷頓森林體系。
(4)1970年后各國先后改采浮動匯率制度(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以牙買加協(xié)定為代表。
(5)以美元為主,其他貨幣為輔的多種準備制度(Multiple Currencies Reserve System)。
3、國際外匯市場的基本構成: 市場工具 市場參加者 市場組織形式 市場工具----外匯:外匯是指一國持有的外國貨幣和以外國貨幣表示的用以進行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外匯的定義是: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機構、外匯平準基金組織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存、長短期政府債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從上述對外匯的解釋可以看出:第一,外匯必須是以外幣表示的國外資產(chǎn),而用本國貨幣表示的信用工具和有價證券是不能視為外匯的;第二,外匯必須是在國外能得到補償?shù)膫鶛,而空頭支票和拒付的匯票是不能視為外匯的;第三,外匯必須是能夠兌換為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幣資產(chǎn),亦即用可兌換貨幣表示的支付手段,而不可兌換貨幣表示的支付手段是不能視為外匯的。
市場參加者---- 從外匯交易的主體來看,外匯市場主要由下列參加者構成:
(1)、外匯銀行:外匯銀行是指由各國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指定或授權經(jīng)營外匯業(yè)務的銀行。外匯銀行通常是商業(yè)銀行,可以是專門經(jīng)營外匯的本國銀行,也可以是兼營外匯業(yè)務的本國銀行或者是在本國的外國銀行分行。外匯銀行是外匯市場上最重要的參加者,其外匯交易構成外匯市場活動的主要部分。
(2)、外匯交易商:外匯交易商指買賣外國匯票的交易公司或個人。外匯交易商利用自己的資金買賣外匯票據(jù),從中取得買賣價差。外匯交易商多數(shù)是信托公司、銀行等兼營機構,也有專門經(jīng)營這種業(yè)務的公司和個人。
(3)、外匯經(jīng)紀人:外匯經(jīng)紀人是指促成外匯交易的中介人。它介于外匯銀行之間、外匯銀行和外匯市場其他參加者之間,代洽外匯買賣業(yè)務。其本身并不買賣外匯,只是聯(lián)接外匯買賣雙方,促成交易,并從中收取傭金。外匯經(jīng)紀人必須經(jīng)過所在國的中央銀行批準才能營業(yè)。
(4)、中央銀行:中央銀行也是外匯市場的主要參加者,但其參加外匯市場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持匯率穩(wěn)定和合理調節(jié)國際儲備量,它通過直接參與外匯市場買賣,調整外匯市場資金的供求關系,使匯率維系在一定水平上或限制在一定水平上。中央銀行通常設立外匯平準基金,當市場外匯求過于供,匯率上漲時,拋售外幣,收回本幣;當市場上供過于求,匯率下跌,就買進外幣,投放本幣。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央銀行不僅是外匯市場的參加者,而且是外匯市場的實際操縱者。
(5)、外匯投機者:外匯投機者的外匯買賣不是出于國際收付的實際需要,而是利用各種金融工具,在匯率變動中付出一定的保證金進行預買預賣,賺取匯率差價。
(6)、外匯實際供應者和實際需求者:外匯市場上外匯的實際供應者和實際需求者是那些利用外匯市場完成國際貿(mào)易或投資交易的個人或公司。他們包括:進口商、出口商、國際投資者、跨國公司和旅游者等。
市場組織形式---- 各國的外匯市場,由于各自長期的金融傳統(tǒng)和商業(yè)習慣,其外匯交易方式不盡相同。
(1)、柜臺市場的組織方式。這種組織方式無一定的開盤收盤時間,無具體交易場所,交易雙方不必面對面地交易,只靠電傳、電報、電話等通訊設備相互接觸和聯(lián)系,協(xié)商達成交易。英國、美國、加拿大、瑞士等國的外匯市場均采取這種柜臺市場的組織方式。因此,這種方式又稱為英美體制。
(2)、交易所方式。這種方式有固定的交易場所,如德國、法國、荷蘭、意大利等國的外匯交易所,這些外匯交易所有固定的營業(yè)日和開盤收盤時間,外匯交易的參加者于每個營業(yè)日規(guī)定的營業(yè)時間集中在交易所進行交易。由于歐洲大陸各國多采用這種方式組織外匯市場,故又稱這種方式為大陸體制。
柜臺交易方式是外匯市場的主要組織形式。這不僅是因為世界上兩個最大的外匯市場 倫敦外匯市場和紐約外匯市場 是用這種方式組織運行的,還因為外匯交易本身具有國際性。由于外匯交易的參加者多來自各個不同的國家,交易范圍極廣,交易方式也日漸復雜,參加交易所交易的成本顯然高于通過現(xiàn)代化通訊設施進行交易的成本。因此,即便是歐洲大陸各國,其大部分當?shù)氐耐鈪R交易和全部國際性交易也都是用柜臺方式進行的。而交易所市場通常只辦理一小部分當?shù)氐默F(xiàn)貨交易。
4、主要國際外匯市場:
世界外匯市場是由各國際金融中心的外匯市場構成的,這是一個龐大的體系。目前世界上約有外匯市場30多個,其中最重要的有倫敦、紐約、巴黎、東京、瑞士、新加坡、香港等,它們各具特色并分別位于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并相互聯(lián)系,形成了全球的統(tǒng)一外匯市場: 、倫敦外匯市場是一個典型的無形市場,沒有固定的交易場所,只是通過電話、電傳、電報完成外匯交易。倫敦外匯市場上,參與外匯交易的外匯銀行機構約有 600家,包括本國的清算銀行、商人銀行、其他商業(yè)銀行、貼現(xiàn)公司和外國銀行。這些外匯銀行組成倫敦外匯銀行公會,負責制定參加外匯市場交易的規(guī)則和收費標準。
(1)、在倫敦外匯市場上,約有 250多個指定經(jīng)營商。作為外匯經(jīng)紀人,他們與外幣存款經(jīng)紀人共同組成外匯經(jīng)紀人與外幣存款經(jīng)紀人協(xié)會。在英國實行外匯管制期間,外匯銀行間的外匯交易一般都通過外匯經(jīng)紀人進行。1979年10月英國取消外匯管制后,外匯銀行間的外匯交易就不一定通過外匯經(jīng)紀人了。
倫敦外匯市場的外匯交易分為即期交易和遠期交易。匯率報價采用間接標價法,交易貨幣種類眾多,最多達80多種,經(jīng)常有三、四十種。交易處理速度很快,工作效率高。倫敦外匯市場上外幣套匯業(yè)務十分活躍,自從歐洲貨幣市場發(fā)展以來,倫敦外匯市場上的外匯買賣與“歐洲貨幣”的存放有著密切聯(lián)系。歐洲投資銀行積極地在倫敦市場發(fā)行大量歐洲德國馬克債券,使倫敦外匯市場的國際性更加突出。